伯杰医疗创始人:我们既不是“大而全”也不是“小而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体外诊断网 Author 乘风
本文原创版权归“体外诊断网”所有,转载请联系体外诊断网授权。
之前说过,以后我的IVD行业干货文章都会在体外诊断网发布,不过前段时间也跟李总沟通,授权我自己“乘风印象”公众号,转载我在体外诊断网发布的文章,李总很爽快答应了。
白名单其实开了有一阵子了,一直没转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没空,这段时间感觉好像一直在连轴转,没怎么停下来过;另一个是关于转载,确实没啥经验,也只能等稍微空一点再研究。
目前跟李总沟通的是,我的文章在体外诊断网发布48小时后,我可以通过“乘风印象”转载。挺好的,充分发挥了两个账号的不同优势。体外诊断网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希望快速看到效果,所以大部分流量和关注度都在文章发布后的48小时内。
我自己的这个公众号,因为长期定位是学习,是积累。没有盈利的压力,所以我可以慢下来,去做一些有长期价值的事情。就当是给体外诊断网打配合,如果企业购买了体外诊断网的服务,“乘风印象”就当买一赠一了。
“伯杰”这个名字最早是由英文名音译而来,也包含对人才的渴望,杰出人才是成就事业的金钥匙,伯杰愿意做伯乐,发现人才。
因为成立至今六年来的高速发展,伯杰吸引了体外诊断人的关注和讨论,对感染性病原体赛道的长期聚焦,让大家觉得伯杰是一个“小而精”的企业,但近年来伯杰在生化免疫领域的布局又让一部分人觉得伯杰可能会走上“大而全”的路线。
伯杰医疗创始人兼总经理赵百慧接受体外诊断网专访,告诉我们,伯杰既不是“大而全”也不是“小而精”。
为什么选择感染性病原体赛道?
三位联合创始人在呼吸道病原体领域的长期积累
伯杰医疗的诞生是基于三位创始人对医院门急诊痛点的洞察,在创业前,创始团队在呼吸道病原体领域有着近二十年积累。
团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每逢呼吸道疾病流行季,医院门诊特别是临床发热门诊常常人满为患,但很多发热病人在门诊排了很久的队之后,却得不到精准的治疗方案。
没有精准检测,就没有精准治疗,医生常常只依据经验用药。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众多,团队发现医院门诊在检测、确诊的环节,也存在痛点。在2017年前后,因为设备、人员、环境等因素制约,体外检测的PCR技术没有在医院门诊普及,这就会造成患者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无法确定,一些患者在患病早期因为无法确诊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为了解决临床痛点,三个创始人创办了伯杰医疗,试图为医院门急诊提供更优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创立之初,团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患者的就诊时间缩短,逐渐地,这衍生为伯杰的企业使命:“赋能医生,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的就诊时间因为伯杰的产品和服务减少1小时。”
像大多数IVD企业在疫情期间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一样,客观上三年疫情也加速了伯杰的成长,但不是因为伯杰抓住了疫情的风口,而是疫情撞上了伯杰的赛道,作为一个专注呼吸道病原体领域的IVD企业,伯杰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伯杰在疫情期间快速成长的背后,是三个联合创始人在创办伯杰前,对呼吸道感染近二十年的行业积累,是创业后对呼吸道感染的持续聚焦,是一直以来的坚定付出。
伯杰的“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是指户内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造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
在访谈中,赵总多次提到了“烟囱效应”。伯杰围绕呼吸道感染的五大应用场景,做出丰富的产品管线后,才会考虑向下一个感染领域来拓展。
伯杰在成立的短短六年间,可以从最初的三十多人小企业,发展成为近八百人,在IVD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企业,无疑和赵总对“烟囱效应”的理解和应用密不可分。
也正是对呼吸道感染的持续聚焦,使得伯杰有机会全方位挖掘呼吸道感染的潜在需求。总有人说IVD行业卷,但IVD每一个细分的赛道单独拉出来,真正能打的没有几个,而伯杰正是其中之一。
除了呼吸道感染以外,伯杰也在关注血流感染、脑脊液感染、腹泻感染等其他感染领域,包括一些特殊人群,如移植人群,或免疫功能抑制人群。这些领域目前都还缺少完整的解决方案,也都是伯杰未来努力的方向。
伯杰的“烟囱效应”不断为自身积聚更强大的势能,也基于在主业上越来越强大的竞争优势,伯杰有机会逐步向呼吸道感染以外的其他感染领域渗透。或许这便是伯杰飞速成长的秘诀吧!
在正式创办伯杰前,伯杰创始团队调研了感染性病原体市场,特别是基于病原体的五大症候群监测数据,也走访了一些感染科的专家和临床医生,在完全确定这个市场痛点存在的背景下,才正式创办了伯杰医疗。
IVD领域很多企业是什么赚钱做什么,最后常常动作变形,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而伯杰告诉我们,要将自身的优势,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去做判断,这也是对于“烟囱效应”的灵活应用。
伯杰的企业文化和创业精神
伯杰在IVD领域是一个有点特别的存在,这种特别就像一个孩子,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赵总说,“我们成立的时候,企业规模很小。当时就想着能够活下去,其实并没有深度考虑我这个企业能够做成什么样子。”
很多当前已经是IVD头部的企业,其实都有着类似的成长缩影,只是伯杰的这个成长周期看上去更短一点。大部分IVD企业可能要在成立十年以后,才会开始考虑企业文化的问题,在漫长的早期发展阶段,似乎都在生存线上挣扎,没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
什么时候开始需要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实也是视具体情况而定。“从六十几个人忽然扩大到三百多个人团队的时候,新员工也都是有既往经验的,就是在我们IVD赛道里面,也是优秀的人。”但是这种优秀却给赵总带来了烦恼,越是优秀的人,身上的既往工作经历烙印也越深刻。赵总发现,这种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不一致,让伯杰难以产生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什么?
赵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有的语言体系,其目的在于统一企业的价值观,并进一步统一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让大家可以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让员工有团队精神,有集体奋斗意识。
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伯杰建设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三条核心的价值观。第一,伯杰的语言是一致的,只有语言一致才能确保行为一致;第二,伯杰的整个组织要是灵活机动的,这需要伯杰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在,回到使命层面,还需要配合数字化管理工具;第三,伯杰需要保持一种动态增长的状态,既有扩张也有收缩,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反应。
伯杰已经在组织文化层面进行协同,形成了“客户至上、勇于创新、感恩利他”的核心价值观;去年,在员工人数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运用高效的组织协同工具,进行了组织管理的升级。
伯杰的产品发展
伯杰创业之初定位了感染性病原体,当时其实是采用了两个技术平台。
2017年,伯杰刚成立的时候,主技术平台是测序的技术平台,第二个平台是针对科研客户开发平台,以荧光PCR为基础的试剂盒。
伯杰成立之初,宏基因组测序赛道非常火热,当时被誉为第二个NIPT。
2018年,伯杰通过调研后发现,测序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方向,这条线成长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伯杰就把测序调整为企业的辅助线。把产品线发展为主线,占据伯杰最重要的战略地位。
也是在那个时候,伯杰从当时在的浦东搬迁到现在的奉贤,这也是为了生产的需求。
伯杰以科研的试剂盒作为切入点,因为拿注册证需要三年,这三年团队还是要生存的,所以就先以科研的试剂盒来做。伯杰整个团队是比较懂呼吸道病原体的,当前打造的也是呼吸道病原体整体解决方案。所以伯杰出的第一个试剂盒就是以流感病毒检测为主的一系列的呼吸道病原体试剂盒。
伯杰提供感染症候群系统性解决方案,围绕感染病原体形成分子原料-智能制造-诊断试剂-医学服务产业链。呼吸道感染诊断为近五年产品布局的主线,已上市产品覆盖呼吸道感染居家、门急诊、住院患者、ICU患者以及新发疫情的5大诊疗场景。
已上市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产品是首款用于人偏肺病毒诊断的六联检核酸检测包括RSV,HMPV,HAdV,HPIVⅠ、Ⅱ、Ⅲ型,已获《2022年度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2022年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推荐。
未来,伯杰医疗将回归诊疗本质,深度思考行业,积极布局新战略产线。围绕感染性病原体开展科研、临床以及聚焦不同模式的覆盖,底层技术创新与产品改良的创新,基因与蛋白不同管线的延展。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快准简惠”的理念,形成“产品+服务”的闭环。
伯杰的未来展望
“国产替代化”是IVD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创新研发、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方面,所有IVD人都在做不懈努力。
关于伯杰未来是会选择“大而全”还是“小而精”的发展路径,赵总是这么说的,“我认为既不是‘大而全’,也不是‘小而精’。大而全,在现阶段,竞争激烈,而且头部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后续‘大而全’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那么‘小而精’的话,纯粹定位在我们原来分子赛道的话,无法支撑一个八百来人的企业快速成长。”
伯杰未来会专注在一些症候群上,以症候群的方式搭载一些平台。既不是特别大的,又不是很窄的,而是综合性地解决一些疾病,给出解决方案。
“当然,如果能有这种人工智能的加持,我认为会推进这个速度的。”对AI的期待,让赵总看上去更像新一代的IVD企业家。
关于进不进免疫赛道,赵总表示肯定要进的,进去后如何错位来竞争,这个才是重要的。因为趋势在这里,至于进去了如何布局,才是需要伯杰深度思考的。
伯杰所在的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是九大市级工业区之一,也是南上海发展的桥头堡。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区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聚集效应。
去年,伯杰医疗产业基地正式奠基,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伯杰也希望能通过产业园,帮助区域实现产业增长,聚集更多行业精英。
这次专访历时两个小时,时间不算长,但信息量巨大,赵总干货满满。
感谢伯杰让广大IVD从业者见识到了“伯杰速度”,我们也非常期待作为后起之秀的伯杰,真正站上IVD行业的顶峰。
2023年的IVD,我们听到了太多“内卷”、“躺平”之类的言论,但伯杰却出人意料的在一个细分领域让我们看到了勃勃生机,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还可以“差异化”,还可以在巨头覆盖领域的缝隙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赵总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对AI有着如此深刻见解的IVD企业创始人,如果说AI是赵总眼里的星辰大海的话,那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就是赵总脚下的土地。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追求梦想,拥抱变化,这样的企业家令人钦佩,堪称女中豪杰。
伯杰还很年轻,赵总也依然很年轻,或许年轻就是伯杰最大的资本,我们期待着伯杰未来的无限可能!
向伯杰致敬!向所有奋斗者致敬!